人口老化所帶來的醫療衝擊 
 
(一) 龐大醫療支出 
我國高齡者門診醫療使用年平均就診次數為26.7次,又該就診族群 37.2%會開立一種以上之慢性用藥(平均4.59種慢性病用藥),其中使用 五種以上之多重用藥比例高達41.59%,而8.39%之個案更使用多達十種以上之藥物,該年度之醫療費用部分,該族群佔當年度之35.16%,其中 門診部分為31.09%、急診為33.06% 。 
 
(二)不當用藥問題
一般高齡人口是各類疾病之高風險族群,因此會有高度之醫療需 求,無可避免地會有多重使用藥物上之問題,因此,如何在具有明確適 應症時使用藥物、精確地掌握合理之藥物劑量、在合理之時間使用並避 免藥物交互作用,以及持續監測藥物使用效果等安全用藥方案,一直是 高齡人口不當用藥問題下之難解習題。 
 
(三)高齡人口住院風險
近年統計高齡人口年平均住院次數為0.38次,為65歲以下民眾住院 風險之三倍,而常見之住院診斷病症計有:肺炎、癌症相關治療、泌尿 道感染、腦血管疾病、心血管疾病…等等,以失智症病人為例,渠等在 急性疾病住院後,多出現死亡率明顯上升(肺炎住院死亡風險增加 62%)、全死因死亡風險增加59%、精神用藥明顯上升(為未住院失智長 者之1.4倍)。 二、中醫能解決台灣長期照顧需求: 依國家發展委員會的研究統計,臺灣於2018年已成為高齡社會,預估2025年將邁入「超」高齡社會(即85歲以上人口占老年人口10.3%)。
 
面對高齡化及少子女化的嚴峻挑戰,以及逐年增加的長期照顧需求,中醫在「預防醫學」、「精準醫學」等特性,恰好可以發揮「簡、便、驗、 廉」的優勢,從而提供個人、居家、社區乃至住宿式照顧等多元且連續 性的醫療服務,並可建立以「社區」為基礎的長照服務體系,讓長照需 求者擁有多元性、可近性、持續性及符合實際需求的健康照護服務。 
 
 
中醫能改善受照顧者生活品質並降低各類開銷
 
(一)預防失能及失能加重
例如:減少腦血管疾病的復發、強化骨密度和肌力以預防跌倒傷害、 改善退化性關節炎、減緩失智症的加重、體質調理等。
 
(二)中重度失能個案之症狀改善
例如:失智症精神行為問題的改善、緩和頻繁抽痰、褥瘡、便秘、慢 性疼痛、肢體關節僵硬攣縮、吞嚥困難等苦楚。 
 
(三)有效提升照顧品質
包括:減少用藥、臥床時間、急診次數、住院天數、次數、跌倒率、 感染率、疼痛等問題。 
 
(四)降低醫療及照顧成本
透過減少失能與減少受照顧者的需求,進而降低照顧者的負擔,以及照顧所需的各項費用。 
 
(五)中醫遠端長期照顧計畫
推動與 AI通訊科技整合的醫療照顧模式將是未來趨勢,例如:開發遠端長期照顧作業平台,讓照顧者可即時反映受照顧者的身體變化,並將個案資料,諸如:舌診、脈診、病灶等相關數據及影像按時上傳至雲端資料庫,如有異常變化時,社區中醫師即可前往訪視診察。
 
 
 
長期照顧服務下的中醫輸送計畫讓門診醫療、復健服務與日間照顧無縫接軌
 
(一)居家式:讓中醫師將專業醫療帶入居家,並結合長期照顧管理中心的資源進行媒合機制。
 
(二)機構住宿式: 中大型住宿式機構設立中醫駐診空間,提供行動不便或失能長者便利 的中醫服務,並發展中醫機構巡診療制度。 
 
(三)社區式: 發展中醫日間照護及社區健康養生巡迴診療等機制。
 
(四)發展具中醫特色之養護服務:規劃將具中醫特色的養護服務納入長期照顧保險,諸如藥浴、薰洗、 灸法、中醫飲食宜忌衛教、經絡穴位按壓、藥膳食療衛教、體質調理 等內容,讓失能者能有選擇更多元且全面的照顧方式。
 
(五)於福利機構裡設置中醫診間及建立中醫照顧模式: 可於部屬老人福利機構設置實施並補助相關設施經費。